篝火 (Campfire) 是數位花園 (Digital Garden) 中的一種隱喻,提出這個想法的人是 Tom Critchlow。花園是用來存放自己想法的空間,而篝火就是與他人交流想法的空間。在篝火的交流,會讓自己的想法獲得成長,並回頭整理自己的花園,讓花園更加茁壯。
公開討論與推銷的不同
在篝火中的行動就是要直接與他人交流。但公開討論與推銷想法,雖然都是在一群人面前講話,但目的是不同的。
推銷廣義來說,是為了讓別人買單你的想法。在這個前提下,你就已經對自己的想法抱有自信,也因此會對他人的指教具有抗拒。直接一點來說,推銷這個行動的本質,就是希望讓別人告訴你好棒棒。但你不是為了讓別人告訴你好棒棒而存在的。
公開討論這個行為,則是在前提上認為自己的想法可能有弱點,因此提出來希望獲得大家指教,並獲得自身的成長。如果受到認可,那這份認可也只是用來確定這個想法沒問題而已。
尋找適合的公開空間
最一開始提出篝火的 Tom Critchlow,他認為自己部落格下方的留言區就是一種篝火。不過由於現代絕大部份的人都不會在別人的網站上留言,而且留言還要留資料有點麻煩,我覺得不是很好的選項。後來蠻多人使用 X、Bluesky 等等的社群平台當作篝火的空間,但交流對象又廣又不明確,此外像我們這種默默無名的人,貼了這種無法激發多巴胺的討論,也沒有足夠的曝光度。
我認為篝火的概念跟沙龍的概念蠻相近的。在沙龍之內,成員之間比較願意主動交流,能夠明確交流對象,也沒有曝光度的問題。而 Discord 是我認為目前最適合沙龍概念、又占有主流市場的工具,同時也支援語音和文字兩種討論方式。當然,最困難的點還是在於要找到具有沙龍性質的 Discord 伺服器。
從點燃火種開始
你要先決定討論的議題。在議題的挑選上,我通常不會在想法還沒成形的初期階段就拿出來討論,我覺得拿還沒成形的想法出來跟他人討論,偶爾為之還好,畢竟有些想法真的不知道怎麼成形,但覺得太常這樣幹就會浪費大家時間。太常見的想法也不太會拿出來討論,畢竟可能 google 就解決了,我甚至都不太喜歡把這樣的東西寫下來。
此外,公開討論之前,需要稍微建構一下怎麼表達,讓他人能夠比較快的理解。通常我會先在花園或草稿區寫下自己的想法,同時讓想法初步成形。更重要的是覺得還有疑慮的部份,或是希望他人解答的問題,要特別引出來。不需要想成準備演講那麼正式,用平常與人聊天的態度來分享想法即可。
而公開討論的這個行為本身,也可以成為促進社群展開交流風氣的火種。你的觀察力足夠的話,你甚至可以主動 cue 特定人選,使其也具有交流的興趣,並成為新的火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