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fo

現在幾乎每間公司都聲稱它們執行敏捷了,但我們都知道事實不是如此。工作時常看到的一些的機制還是讓我蠻疑惑的,我不希望大家都明知在執行錯誤的東西,但又沒人想導正,所以有什麼相關的新想法時就會來寫個筆記。

敏捷相關的筆記如果留了這個區塊,代表我針對這個題目還沒統合出的細節,或是對我寫下來的東西有蠻大的不確定性,有新想法時會回來整理。

敏捷這個名詞被管理人掌控之後。除了許願問題之外,另外一個問題是估算被當成「承諾」來利用,故事點數也被當成 KPI 工具來使用。

故事點數原本只是用來評估這個工作的複雜度。但這個機制因為有了數字的概念,會給人一種類似 KPI 的感覺,讓人誤以為點數完成的越多,等同於績效越高,或甚至是實際完成的內容越多。

而且說穿了,除非團隊的執行數據很多而且很可靠,不然真的很難估的準。所以 2013 年 Woody Zuill 提出了 NoEstimates 的概念。這概念真的很 XP 流派,畢竟原始的敏捷宣言 12 項原則可沒說一定要有預估,只說要經常交付,並維持穩定的步調。

Referenc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