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論述的前提條件,是參加 Game Jam 的本質目的,應該是驗證自己製作雛形的能力。
以設計師的角度來說,Game Jam 的主題、時間與特殊規則的限制成為了一份設計題目。用來驗證自身從發想、評估時程、實際開發、發佈測試,這整個流程的順暢度。
此外,製作雛形的時候,總會是自己來執行。雖然 Game Jam 遊戲的美術不能像雛型這麼隨便,但在一個人在時間壓力下硬生出當下最適合想法的過程,以及在開發上「便宜行事」的做法,對雛形製作總是個不錯的經驗。
練習快速的雛型開發
因為設計師需要製作非常多的雛型,聽起來很像以量取勝,但實際上有為的設計師、作曲家、畫師,其實都有很大量你沒看過的作品。而且製作做的次數越多,你越有機會從過程獲得新的想法。
專業的美術在早期訓練時,會做快速抓形的練習。在網路找隨機找人物圖片,在 15~20 分鐘的時間完成基本構圖。重點是比起精準,更重於「快速」,當然某個程度的精準是必要的。
同樣的,我們做雛形需要的不是正確的程式碼或漂亮的畫面。而是要快速驗證我們所想的東西是能用還是不能用。(而通常是不能用。)因此我們需要學習如何更快的製作雛形。
自我審視
單人的好處是不用溝通,節省時間成本,也不用考慮其他人的能力和興趣。雖然跟組隊比起來,總體來說少了很多能力值,但從自身成長的角度來看,自己真正的能力值就成為作品攤在面前,讓自己誠實的面對。
在展示階段或互評階段跟別人比較時,做的好不好一目了然。觀察自己的開發過程,思考哪裡卡住,哪裡出現決策失誤。看著其他一樣是單人開發但做的更好的開發者,如何用其它方式做了更有效的發揮,這些經驗都會成為成長的養分。